《广州市基于港口、铁路、航空枢纽与道路运输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研究》全国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1129日下午,由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我院承办的《广州市基于港口、铁路、航空枢纽与道路运输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研究》全国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会议由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处副处长窦艳杰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5位资深专家学者,共同为广州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出谋划策。

会上,我院交通规划四所(轨道交通所)详细介绍了广州多式联运发展现状,总结当前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多式联运体系框架,细化分解具体建设任务,同时就多式联运发展提出六大咨询问题。与会专家围绕咨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对本次研究成果内容表达了充分肯定,并从多式联运发展定位、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优化建议。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杨东援教授提出,多式联运是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而不是简单的运输方式,强调的是服务和功能,是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重要影响力的供应链领先高地的关键内容,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应打造掌握相关资源配置能力的多式联运运营中心,通过运输网络扩展,服务延伸,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层面来实现多式联运体系的提升,进一步做大做强。

 

广东省物流协会会长马仁洪提出物流企业之间合作开展多式联运的模式,应在以资本(股份公司)、信息(联盟)、产品(合同)为纽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创新模式,发挥国家给予广东先行先试的政策;同时建议研究广州“港口+铁路+公路”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广州自身多式联运的基础上,向海外和内地延伸,构成跨国多式联运体系,探索新的尝试,打造亮点。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杨勇提出,广州多式联运发展需充分盘活存量、适度用好增量,考虑“大格局、小切口”模式,在区域层面紧扣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由设施精准化补短板和服务产品精细化切入,根据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来设计广州多式联运精品路线,重点完善异地支线港、无水港、机场货站等设施布局;在市域层面,结合国家强链补链工作,推动北部铁路枢纽和南部港口(南沙)联动,实行港铁一体化发展,加快南沙高端行业要素集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辉教授级高工提出,研究应从国际多式联运发展视角分析广州多式联运体系化功能建设和提升,加强与海外港口、机场的联运分析,完善织密国内西南西北等地区内陆港网络建设,加强与珠江西江的江海联运网点和通道体系建设;同时重视从市场需求导向角度分析主要货种的联运市场化需求,如挖掘散改集、汽车运输、机械装备等的联运需求。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综合运输所副主任万众高级工程师表示,发展多式联运应基于城市定位、经济和产业(货类)的特点、区位和交通资源,从政府的角度,主要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场营商环境、资金扶持政策等来引导;从市场的角度,应重点发挥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推动集约化、网络化、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多式联运运营模式,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后续项目组将结合专家咨询意见,进一步深化完善成果,为推动广州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促进海港、空港与陆港高效协同,打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支撑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